4月29日,杭州召开现代“新农人”培育工作推进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嫔珺参会。
会议指出,近年来,杭州深入实施“人才西进工程”,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今年市委聚焦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出台有关实施意见,部署6项具体行动计划,推动省委有关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会议要求,要以“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培育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风貌等现代化特质的“新农人”队伍,全面打造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先行市。一要跳出乡村看人才,坚定扛起乡村人才振兴的政治责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把全面加强现代“新农人”建设放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杭州乡村范例的战略愿景中去思考谋划和推进。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充分发挥产业、地域、人文优势,广泛吸纳各领域、各行业的特色人才。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党政多部门齐抓共管、市县联动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二要敞开乡门聚人才,夯实乡村人才高地支撑。坚持目标导向,高质量搭建院校合作、育才引智、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平台载体,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不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机制。坚持效果导向,建立健全乡村引才绩效评估机制,提高引才绩效。三是要真心真情为人才,厚植乡村人才成长沃土。要在政策创新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政策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要在平台创新上下功夫,建优用好现代农创园、农创共富基地、大学生农创园、科技小院等创业孵化基地,让乡村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在服务创新上下实功夫,聚焦乡村创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精准匹配资源,跟进服务落地,切实提高乡村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市农业农村局对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计划作了解读。将聚焦“十路人才”引育(农业农村科技、农业生产经营、乡村电商促富、乡村农旅发展、乡村实用技术、乡村规划建设、乡村文化艺术、乡村公共服务、乡村经营管理和乡村数字化),争取到2027年,培育“浙农英才”300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1000人、农创客1万人,现代“新农人”总量达到10万人以上。
行动计划共有四方面12项具体举措。一是聚焦三大领域“十类人才”引育,不断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二是搭建专业培训、创新创业孵化和人才分类入库服务等三类平台,持续提升乡村人才发展能级;三是建立完善引才、评价、激励三方面工作机制,提高人才培育质效;四是落实资金、土地、学科等资源支持,营造乡村创业创富良好生态环境。
推进会上,还启动了2024年“人才山乡荟”系列活动。杭州从2021年开始,每年举办“人才山乡荟”,以之为牵引,加快助推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向乡村汇聚,帮助各类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在乡村扎下根、干起来、真出彩。先后推出了乡村振兴人才银行“春雨计划”、乡村振兴人才政策性保险“春暖计划”等举措,开展了“百名博士进乡村”、“百家农企进高校”、“全球乡村运营师招募”等特色活动,宣传表彰了一批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
今年的“人才山乡荟”,恰逢省委、市委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重要时期,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为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到山乡创新创业,市、区联动共推出五大板块,29项人才系列活动。
市科技局、建德市围绕现代“新农人”培育、十路人才队伍建设特色工作做了交流发言,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人才、青年农创客代表结合自身经历体会作了交流发言。会上还发布了杭州市乡村振兴“十佳农创客”名单。
人才山乡荟,共富新天堂。杭州将继续统筹全域发展,大力实施人才西进工程,以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计划为抓手,集聚广大青年人才和现代“新农人”在最美山乡大展身手、逐梦未来。
延伸阅读
目前,杭州西部五区县(市)经分类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从2015年的223名增加到现在的11182名,增长49倍。2019年以来,西部五区县(市)累计招引35岁以下大学生超过11.4万人。先后选派了10批次1538余名科技特派员,入驻到区县(市)开展工作,培训农民超过38万余人次,辐射带动人数超过41万人。推进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人才银行“春雨计划”,累计发放专项贷款超过270亿元。实施政策性特色农业综合保险“春暖计划”,赔付农户5599户次,理赔金额7185万元,有效降低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风险。近年来持续实施农创客培育工程,通过政策引导、设计载体、搭建平台、培育典型、赛事引人、金融助力、加大宣传等多种手段,共培育农创客7731人,凝聚形成杭州“八方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新图景。
供稿:人才工作处
制作:党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