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退休老人从四面八方聚到这里,喝茶、聊天、跳舞;傍晚5点,家长领着小朋友们来了,小教室的英语课、乐高课开始了;晚上7点,这里是年轻女性的专场……
看着昔日冷冷清清的社区,如今每天都盈满欢声笑语,王亚芳想干事的心更热乎了:“去年一年,我们萧山城厢街道休博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计服务4.5万余人次,社区真正成了居民离不开的中心。”
王亚芳是萧山区城厢街道休博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她从事社区工作19年来,善谋善思、恪尽职守,以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心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在她的带领下,休博园社区获得省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社区等多项荣誉。她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万名好党员”、“浙江省千名好支书”、“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兴村(治社)名师”。
党建引领聚民心
休博园社区区域面积大,小区分散,建成初期居民对社区的缺乏认同感。用社区闲置活动用房建设党群服务中心,通过党建引领来聚人心是王亚芳到社区迈开的第一步。在她的发动下,1600平方米社区闲置用房很快整理出来了。
可房子易寻,功能布局怎么安排却是难事。“既然这个场地是用来服务居民的,就应该听听居民的意见。”王亚芳一声令下,所有社工分组行动,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不同的年龄,从孩子到退休老年人,一共走访了817位居民,根据意见最终设置了未来星、书之海等8个活动室,包含文体活动、看书、教育培训等不同功能。
“党群服务中心办‘活’了,凝聚人心,夯实了基层社区治理基础。”王亚芳自豪地说。如今的党群服务中心,现代化又接地气的装修风格、高大上的舞蹈教室和儿童游乐区,宽敞的会议室和明亮的阅览室,进进出出的居民,老人和小孩成为这里的“常客”,快乐的呼喊声不时在耳边回荡,成了萧山区最具代表性的党群服务中心之一。
“我们怎么做,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很多党员群众主动发挥特长,加入服务的队伍,为其他居民提供‘量身定制’的多元化服务”,王亚芳说。社区还组建了一支工作队伍,培育了一批群团社会组织,目前已有28个社区社会组织,为党员和群众提供买菜、就医、文体教育、亲子教育等服务。
“1533”工作机制聚合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居民解决问题,王亚芳推动设立“清风议事厅”,每月30日,社区、物业、业委会、居民代表围坐一起,定期定点开会,主题就是破解各类社区问题。
去年,由于地铁的施工,挖断了小区污水的排水管,再加上小区自身的沉降,导致了外面的污水只能往小区里的水系排送。“清风议事厅”接收到这个问题后,休博园社区立即采取了行动。去年6月休博园一区的污水管网治理,纳入了城厢街道“污水零直排”工程。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清风议事厅”大大缩短了各类社区问题的办理时间,提升了居民满意度。民意为大,民生为先。广泛倾听民意已成为休博园社区的最大亮点。王亚芳将民意民生放在心上,重点从五大渠道搜集民意,包括清廉网格观察员直接反映的问题,居民在清心咖吧“评议提”墙上反映的问题,社工走访收集的问题,社区检查联络箱收集的问题,以及社区微信公众号收集的问题。渐渐地,这里的居民发现,身边的环境变了,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脸上的笑容自然多了。
王亚芳还在社区内推出适合本社区实情的“1533”工作机制,“1”为坚持党建引领,“5”是指微笑、真诚、规范、个性、满意服务,“3”为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小区物业公司三方协同,处理小区事务,还有一个“3”为社工队伍全科化,社会管理网格化,社区服务智慧化。面对居民来办事而专管社工不在而只能多跑一趟的问题,她主动对接、试点开展社工岗位结构调整,通过实行“网格社工+全科社工+项目社工”,带领社工从“专业单项”向“一专多能”转变,社区服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出击转变。
积微成著,社区治理的内生力量增强了,居民们对社区的认同感也越来越高。就今年这次防疫来说,许多党员群众自发报名参加卡口的值守和巡逻宣传,成为社区最有力的“生力军”。
话担当
用红船精神营造党建文化,用党群信箱搜集民情民意,在互动中促进邻里情,在互助中促进邻里爱,带动更多的居民成为我们社区治理的主体力量,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生活共同体,营造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