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拱墅区深入总结分析疫情防控经验,以“党组织领导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为主要抓手,加大探索、重心下沉,着力构建“三方办实体化运作、小区党组织直接领导、小区专员牵头统筹、三方协同治理、多元协商共建”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1
完善组织体系建设
强化治理领导动员力
“两战”经验告诉我们,强有力的领导和动员必须要有坚强的组织链条予以保障。
区级层面——强化党建引领
拱墅区委3次专题研究小区微治理工作,区三方协同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力量,实体化运转。
区三方办实体化办公
《意见》发文
街道层面——强化责任落实
上提街道三方工作领导层级,街道三方办主任由原先的街道中层干部统一调整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
街道三方办实体化办公
调整街道三方协同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社区层面——强化治理赋能
强化治理赋能,健全社区“一肩挑”头雁、三方办主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小区专员四级梯队培养机制。
小区层面——强化党的领导
在全部小区建立实体化运行的小区党组织,明确小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全区已优化调整到位小区党组织87个。
小区党组织力量构成
大关街道东一社区小区微治理”锚式”架构图
2
深化资源力量下沉
强化治理干群粘合力
“两战”经验告诉我们,只要资源力量到位,基层就能从“一根针”成为“一张网”。
创设专员制度
每个小区至少1人的标准选派在职社工担任小区专员、兼任网格长,起到勾连社区党委、力量协同统筹、密切干群联系作用,目前已下沉小区专员160名。
慧园小区党组织和小区专员
实行常态驻点
设立小区党组织、小区专员固定服务点,组建小区微信群,完善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为社区减负增能,确保小区专员主要精力在小区。
五一新村小区党支部固定服务点
支部党员开展便民服务
固化直接结对
按照“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组织、小区集合”的原则,推深做实区直机关部门与小区直接结对,上下协同、共同发力小区微治理。
机关单位进结对社区、小区服务
3
推动保障支撑到位
强化治理改革破难力
“两战”经验告诉我们,坚实的基础是制胜法宝。
设立微治理专项资金
区层面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街道同步匹配。
健全协商议事机制
小区设立公开议事日,由小区专员会同小区党组织牵头,合力推进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民生实事。
百姓圆桌会
优化数字治理手段
建立区三方协同治理信息化系统,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智安小区建设,推进智能门禁、人脸识别、一码通等进小区,将“城市眼•云共治”从围墙外推进围墙内。
城市眼·云共治
提速业委会物业双覆盖
加快小区业委会或自管会应建尽建,确保369个住宅小区全覆盖,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大力推动准物业项目市场化运作,实现每个小区都有专业物业管理。
业委会选举
加大本土社工引育
对本区户籍报考本街道的考生实行累进加分,每年开展本地社工跨街道交流,提升社工本土化比例,增强干群粘合度。
拱墅区组织街道年轻社工交流学习
下一步,拱墅区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压实责任,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试点任务绩效作为部门街道党建考核、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试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分类探索,以改革的力度大胆尝试、务实创新,精准把握不同类型社区、小区特点,积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形成标准,深入推进校地合作,探索社工专业化发展、小区治理项目市场化运作等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建立小区微治理工作标准,着力形成党组织领导三方协同小区微治理的“拱墅样本”。
供稿:拱墅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