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个党员担任党小组长,实现5个小区单元楼道全覆盖;每个党小组长联系12户居民,担任民生诉求“吹哨人”——在钱塘新区白杨街道云水社区,这样的社区、小区、楼道三级联络模式,最近替60岁的陈大伯解决了一桩困扰多年的烦心事。
陈大伯家住云水社区金沙学府,这是一个交付已有12年的老小区,没有电梯,陈大伯住在顶层,上下六楼对他来说是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
作为同一个单元的党小组长,退休教师姜群星对陈大伯的困扰看在眼里。“我上楼去入户走访,走到六楼也气喘吁吁。”几个月前,钱塘新区展开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姜群星从社区了解到相关补贴政策后,立即通知陈大伯,同时联系了另外两户把房子出租出去的业主。经过签字、联审、公示等一系列环节,包括陈大伯所在单元在内,小区内已有3部电梯即将开始施工。
“群众事无小事,通过切实发挥在职党员作用,线上常态联系、线下精准服务,这样的联系服务群众充分调动了小区住户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群众的满意度。”云水社区党支部书记孙桂英表示。
基层党建工作,根本上是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解决难题。特别是聚焦“街社吹哨、部门报到”试点工作,钱塘新区积极探索“吹哨一件事”改革,党员、居民、业委会、物业人人都是“爆料员”,发现问题社区党组织“吹哨”,楼道、小区、社区、街道、部门“听哨人”听到哨声立即行动,解决问题。其中,在职党员是一支重要力量。
钱塘新区进一步深化落实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积极发挥在职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像姜群星这样乐于为群众服务的党小组长,在钱塘新区共有1246位,同时新区还建立了街道大工委7个、村社大党委111个、网格(小区)党支部277个,由1.5万名党员包干联系11.6万户居民,将党建引领一竿子插到群众家门口,让党建工作围着群众转。
“民有所呼,我有快应。”在钱塘新区,党员联户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询问—传达—等待”工作路径,而是主动作为,积极推行“365”志愿服务工作法,挖掘党员的专业特长,为群众提供多方位、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同时,为党员志愿服务提供多角度、实效化的支持与激励。
每名党员每年参加1次专业志愿服务培训,每个街道(村社)搭建1个志愿服务平台,每支志愿服务队根据党员的专业特长,分类组建培育5大功能专业队伍(政策宣讲型、矛盾调解型、事务协管型、暖心帮扶型、便民服务型)——这一项项具体而实在的措施,切切实实地满足了新区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新区开展“百名干部破百难”行动,开通小区(网格)“服务直通车”,实现小区按需“点单”,部门精准“配送”,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
下一阶段,钱塘新区将继续深化“沉入式街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探索深化“吹哨一件事”改革,继续发挥在职党员作用,持续加强党员联户工作,将党建工作嵌入基层治理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