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党建网 >>焦点新闻
从“奔赴”到“融入”!活力城区科创生态的深度求索
2025-04-01 来源:
分享到:

为加快提升新中心国际化水平,余杭区不断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组织形态和组织功能,探索功能融合、要素协同的“活力新街区”党建高品质发展路径,为科创企业铺路、为青年人才筑梦,以组织体系变革打造活力城区“产城人”融合新生态。

西湖投稿-小标题 (9).png

“8个人对接2万家企业,怎么做?科创企业的需求是复杂的,我们只能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在梦创社区成立以前,余杭区仓前街道的产业园区面临管理碎片化难题,企业服务存在真空地带,传统管理模式难以为继,需探索更加深入的工作机制,让服务延伸至每家企业。从尝试以楼宇为单位管理企业,到寻找工作机制突破口,余杭区成立实体化产业社区,组建梦创社区党支部、共治委员会、公共服务站三套班子,管理服务范围覆盖62个园区、95幢楼宇、近万余家企业,有力推动社区管理组织形态延伸至经济领域。

图1.jpg

在需求捕捉上,梦创社区借鉴居民社区楼长模式,在各园区选拔“超级志愿者”担任园区长,负责政企联络、资源协调等事务,形成台账闭环管理、逐一销号等机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在接诉即应上,以机关党建联建赋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整合市场监管、人社等12个部门资源,将23件高频事项办理端口前移,创新“服务专员+专业机构”双轨制,实现法律支援、人才招聘等90%定制化服务1小时响应,有效推动从“各管一摊”到“超级管家”的转型。社区已累计收集企业需求460余条,解决企业经营、政策、人才等方面的问题320余个。

图片

图片

“希望国际街区会客厅能成为留学生回国后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在“众智共创 看见未来”国际人才恳谈会上,一位留学回国的创业人才说到。作为深化推进国际街区建设的重要实践场景,余杭区在EFC核心街区探索公共空间融合型党建,成立“街区联合党委+会客厅主理人+驻街伙伴”的“1+X+N”组织体系,打造国际街区会客厅、外籍青年人才交流会、移民事务服务站、国际社工服务站等“一厅一会两站”服务矩阵,提供多元化功能服务。

图片

依托“国际街区全量服务一张图”,余杭区全域推广“Call Me(米)”积分体系,搭建“我的社区”线上小程序,由社区党组织和合伙人轮动走访,定期更新青年人才需求画像,通过积分兑换商品和享受场馆预约等权益,以数字手段深入探索国际街区文明信用体系。2024年9月启用至今的青橙国际创新创业中心,聚焦青年人才就业、生活、成长“一体化”需求,构建立体化、集成式政务增值服务矩阵,开展“青才来余乐业杭州”百企千岗大型招聘会、在杭外籍留学生政策宣介会等活动18场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00余个,服务国际伙伴超1100人次。

图片

图片

“代码写累了?出门右转看五千年前的古文明,左转喝杯咖啡继续改变世界。” 位于余杭区良渚文化村社区的玉鸟集,正凭借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吸引大批数字游民涌入。数字游民是一种以“自由办公+创意共生”为特点的全新职业形态,不仅需要多元化的办公场所,还需要行业交流、圈层互动的平台。为此,社区党委联动街区商户,整合资源要素打造“良渚同心荟”,定期举办AI创作大会、职业规划沙龙等活动,为新游民们创新创业助力赋能。“技术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创造生活美学的画笔。”当文化、艺术、生活、轻度假体验汇聚于一体,其自然与城市共渡的特性,便成为数字游民信息碰撞、灵感汇聚的“码头”。

bee450053906da3c8f3409f720a786d4.JPG

在五常街道,藤集青年街区党委聚焦打造“在天空·不设限”品牌,开展“市集主理人”孵化计划,挖掘培育本土创意人才,推行青年共创项目,让市集始终保持新鲜感。通过增设体验场景,建成夜间地标,充分激活街区经济增长动能。

860cfc0c17dc5d8336e20adcea48bcb.jpg


供稿:余杭区委组织部

制作:党员教育中心

【来源:  作者:  编辑:董子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