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红”“玫瑰国度天使”……仲夏,西湖区外桐坞村这个典型的艺术景区村落里,9个品种、246株鲜花的美丽希望已然种下。待到9月的初次花期,“绽放”的外桐坞村将以一片姹紫嫣红的烂漫芬芳迎接杭州亚运。
外桐坞村内有村民663人,艺术创作者213位,建立了景区管理模式、物业管理制度,以景区产业全面带动村庄发展。现如今家家户户住着艺术老师,国画、油画、雕塑、陶艺、音乐、盆栽等艺术产业扎根村里,乡村之美更具艺术底蕴。
聚焦美丽、持续发力,近年来西湖区大力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数字乡村、未来乡村建设,全域、全力、全速推进环境整治攻坚、环境品质提升,西湖大地全域共美、移步换景。
突出规划引领,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对标对表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评价指标的“六美”要求和精品村、共富带等建设要求,这里出台了10余个政策文件,制定出更为翔实的“村村皆精品”的建设标准。
目前,全区32个行政村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全覆盖,涉农乡镇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实现全覆盖,省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建成22个3A级景区村庄,创建13808个美丽庭院,美丽庭院示范户比例达10%以上,创建13条(个)省、市级“美丽河湖”,空气环境质量位居主城区第一,乡村环境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洁序美”、“一时美”到“时时美”、“一处美”到“全域美”的完美转身。
西湖区顺势而为,坚持“村村有一样”“村村不一样”的发展思路,完善顶层设计,提出未来乡村产业规划策略等对策思路。
在龙坞茶镇、铜鉴湖打造两条未来乡村共富带,以“共富工坊”为载体,建立“区街村企校”党建联建机制,引入艺术“村长”,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乡村研学、文创经济、网红经济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乡村产业迭代升级,铜鉴湖沿山“五朵金花”、龙坞茶镇“八仙过海”、兰里“双龙戏珠”组团发展,“十八罗汉”初步成型。
同时,加快人才振兴,实施乡村绿领人才培育、农创客培育等行动计划,发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作用,引进农村职业经理人,强化村庄经营人才支撑。建强村社书记“头雁”队伍,针对“一肩挑”村社干部举办带富能力提升培训班,启动“青雁领航”村社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全方位加强村社书记带富促富能力。建立“村集体+企业”“村集体+国企+企业”等乡村运营模式,激活乡村空间,进一步促进集体增收、农民增富、村庄增色。
在茶产业上,西湖区坚持原生态保护理念,全力做好“保护、传承、发展”三篇文章,推动西湖龙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茶农实现共同富裕。目前,西湖区有西湖龙井茶园约1.59万亩,茶年产量约400余吨,其中西湖龙井春茶约330吨,2023年西湖龙井品牌价值评估达82.64亿元。
为巩固提升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西湖区已实现所有镇街免费综合文体站和“幸福荟”民生综合体全覆盖,实现32个行政村文体小广场和健身苑点全覆盖、乡村供水城市管网全覆盖、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全覆盖、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0家,老年食堂(助餐服务点)30个,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助餐服务全覆盖。
全面推进的数字乡村建设,更是用数字技术推动设施共建、资源共用、产业共兴、文化共融、服务共享、区域共治。
依托长埭村“长富云”、桐坞村“桐富云”等特色平台,西湖区开设村网络直播间,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区域内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科技化让生活的便捷触手可及:健康小屋和智慧超市、漂流书吧,村域公交站台的实时测温器、语音播报系统、智慧座椅,智能储物柜、智能垃圾分类、集LED显示屏和视频监控及一键报警按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灯杆,还有许多围绕“一老一小”的优质共享公共服务。
西湖区已全面实现32个行政村数字乡村全覆盖,未来将加快乡村发展集群化、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生活便民化、乡村治理现代化,打造现代乡村生活圈,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为乡村经济提供新增长,进一步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供稿:西湖区委组织部
制作:党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