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党建网 >>焦点新闻
他乡变吾乡 有业更乐业
2023-05-04 来源:
分享到:

4月28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杭州打好流动党员“查、纳、管”组合拳 他乡变吾乡 有业更乐业》,报道我市以流动党员核查纳管“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打好“查、纳、管”组合拳,积极探索破解流动党员管理老大难问题的有效路径。全文如下:

杭州打好流动党员“查、纳、管”组合拳

他乡变吾乡 有业更乐业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流动党员涌入城市,成为推动城市建设的先锋力量。杭州作为省会城市,一直以来都是长三角的人口“收割机”,全市流动党员数量目前已达17.4万,是浙江省管理流入党员最多的城市。面对流动党员排查纳管难、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今年以来,杭州市以流动党员核查纳管“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打好“查、纳、管”组合拳,积极探索破解流动党员管理老大难问题的有效路径。

数字赋能,实施“三查”工作法

“仅依靠人工排摸、实地走访等方法查找流动党员,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好。”余杭区流动党员综合党委书记卢勤荣介绍,“我们成立区流动党员综合党委,统筹公安、人社、住建等部门力量,将流动人口、社保缴纳、党员信息等系统碰撞比对,很快就能得出流动党员的具体数量。”

底数不清是流动党员管理难题之一。杭州市借力系统应用集成、数据资源共享、部门联合协同,坚持“三查”工作法,在更大范围内系统、精准排摸流动党员。坚持“数据筛查”全面起底,推行在流动人口登记、职工入职登记等前端采集政治面貌,依托各类数字信息系统,全量归集党员、流动人口、社保缴纳等信息,进行数据比对分析,精准锁定流动党员排查对象。通过“电话核查”逐一过筛,以工作单位或居住地为主,采取拨打AI语音电话、推送“回家”短信、发放线上问卷、人工电话核实等方式,全面过筛核实信息。坚持“入户访查”不留死角,对未核实信息的,发动社区网格工作力量,联动社区民警、物业、房东等,地毯式上门排摸,逐个摸清底数。目前,全市流动党员纳管数从2022年底的2.6万增加到14.9万。

织密组织网,纳管差异化

把健全组织体系作为流动党员有效纳管的关键举措,杭州市从纳管体系、组织设置、工作职责、运行机制、组织保障5个方面提出20条举措,探索建立县级流动党员综合党委,推动在商圈楼宇、商铺市场、行业系统、个私协会等,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240个。根据流出党员地域比较集中的特点,积极加强与流出地共建党组织,共同管理流动党员。

坚持多样化推动差异纳管,根据流动党员工作、生活实际和个人意愿,按照工作单位(区域性)党组织优先纳管、村社党组织协同纳管、党群服务中心兜底纳管、行业协会党组织统筹纳管、流动党员党组织灵活纳管、联建党组织双向纳管6大原则,分类将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聚焦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依托行业头部企业、党群服务中心等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72个,有效纳管流动党员1140余名。

“乔司街道从事货运物流、快递外卖的外来人口比较多。”临平区乔司街道党工委委员沈黎燕说,“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在长运物流货运点、杭海路社区华荣城顺丰快递点等,建立2个流动党员党支部,有效纳管67名流动党员。”

优化服务,管爱并重

“我们主动适应当前流动党员的特点和需求,改进教育管理方式,坚持从严从实、突出路径创新、做到管爱并重,有效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量。”杭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杭州市依托3300余个党群中心,建立流动党员之家,定期发布流动党员专属组织生活系列活动,打造“指尖学堂”“云端课堂”等载体,推行返乡补课、夜间补学、直播连线等方式,有效破解流动党员工学矛盾。作为高新企业集聚的滨江区,立足辖区流动党员年轻、高知、活跃的特点,依托园区(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推出“在党服过党日”“先锋滨沉浸式党课”等活动,累计开展学习教育1300余场次,参与流动党员达3.8万人次。

“村党总支知道我要创业开店,主动帮我物色商铺、办理营业执照,让我在河庄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家住钱塘区同一村的流动党员王念恒满怀感激地说。

杭州市坚持把暖心服务作为流动党员管理的关键牵引,通过整合公共服务、党建服务、生活服务等资源,及时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找工作、找住房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强化流动党员对组织的黏性。把推动发挥作用作为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目标,根据流动党员的年龄层次、行业分布和熟悉领域,广泛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718个,引导2.9万名流动党员参与亚运保障、基层治理、平安建设等志愿活动;选聘1050名优秀流动党员担任网格员和业委会成员、楼道长等,推动治理对象成为治理主体。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来源:  作者:  编辑:董子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