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强、分布范围广、个体差异大、学习集中难等特点,根据省市相关部署,杭州市西湖区从今年8月以来开展流动党员“安家归巢”工程,做实流动党员回归、学习、管理、服务工作,让流动党员有家有学有管有为,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开展“深调研”,在企业和村(社区)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通过一线查、上门访、电话问、微信找等方式进行拉网式排查实行工作专班定向结对联系片区流动党员工作机制,与需纳管党员进行一对一联系,为流动党员安好“临时家”。加大“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发放力度,并通过党务公开栏、LED宣传屏、微信群等扩大流动党员就近“找家”宣传力度。做细做深已纳管流动党员思想工作,挖掘老乡党员到驻地报到,形成滚雪球效应。
实行“流动党员组织生活菜单”法,为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提供“云上”学习、积分抵扣、定向活动等方式。与流出地建立双向管理制度,反映流动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情况。
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教育“红色阵地”,输送“红色营养”。注重充分发挥好区、镇街、村社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党员红色教育基地和两新组织党建阵地的作用,开展四个“一批”行动,让流动党员更便捷、更深入地参加学习教育。
三深国际党群服务中心月均服务园区流动党员30人次,组织开展“沙龙”、观影等各类“红色文化”活动13场。
根据服务业、互联网、制造业、个体经营等不同行业,离退休党员、从事体力劳动蓝领党员、退役军人党员等不同类型,差异化落实管理措施,联合“口袋党员”“隐形党员”发现较多的属地两新党组织逐人教育引导,确保应归尽归,应管尽管。
开辟流动党员之家活动场地,利用碎片时间组织流动党员学习,关注他们生存状态和动向,提供力所能及帮助。对留杭在职党员,加强其党性教育,提高属地归属感。
开发“红E站”数字化管理平台,设置组织生活、党群活动、党费缴纳提醒、组织关系转接四大大功能,纳管后的流动党员可通过微信小程序使用相应功能,所在党组织根据流动党员积分排名进行适当表彰激励。
西湖区集聚区党委创新开发流动党员管理小程序,通过“园区码”形成“动态记录—比对分析—风险预警—核实反馈”的处置高效闭环,缩短至少1/3响应时长,全面提升园区流动党员管理质效。
西湖区发挥流动党员个人技能专长,大力推动流动党员深入基层治理,在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中检验学习教育成效,在为民服务中赓续红色血脉。
聘请137名快递外卖、互联网、个体经营等行业流动党员担任“西湖码”体验官,鼓励流动党员小哥到社区、小区“双报到”,引导他们深度融入基层治理。
教师退休党员陈大才从金华磐安来到杭州帮忙照看孩子,他主动到社区报到,在翠苑五区第七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还担起志愿服务队巡逻工作,“亮身份·守小门”,为“无疫单元”创建贡献一份力量。
猫眼文创园负责人曾国欣,积极配合村委工作,动员园区单位参加小叔房村微型消防站消防演习,帮助有关单位监管好园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等,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引领服务、化解风险、服务社会的作用。
供稿:西湖区委组织部
制作:党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