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党建网 >>焦点新闻
【现代社区·争先创优】杭州市首批乡村共富党建联建示范案例
2022-11-11 来源:
分享到:

编者按

近年来,杭州市突出“党建统领统合、条块齐抓共管、各方协同参与、数智精准赋能” ,深化推广“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党委模式,推深做实片区化组团发展、区域化协同治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党建联建,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为鼓励基层首创,推广务实管用做法,深化党建联建机制,现将10个全市首批乡村共富党建联建示范案例予以刊发,供学习借鉴。

西

党建联建凝聚红色力量

谱写茶乡共富美好篇章

以转塘街道“大工委”为载体,统合属地高校、国企小镇、辖区强企、金融机构等多方资源,明确深化校地共建、茶乡资源共享、带富人才共育、文旅产业共塑、经济强村共富、未来乡村共创、美丽茶乡共治、红色美育共融8项工作机制,推动美丽茶乡区域一体化发展。

通过党建联建“磁吸”效应,成功签约红色美育“乡村音乐会”“文艺一小时”等校地共建特色项目,完成高校经济项目3个,产学研项目6个。充分利用资源溢出效应,打造外桐坞村红色游线、“红谱浦”共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2021年全区休闲农业收入4.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3.1%。

党建统领“共智富”

聚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以益农镇“全国文明村”群围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三围村、“工业特色村”民围村为主体,联合萧山区农业农村局、慈善总会、供销社等党组织力量,按照“智慧互联、绿色高效、共建共享”思路,构建“联合”交易市场和“联建”小微园区,形成“农业+工业”产业链,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发展平台。

现已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15个,带动村民户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以芹菜为主打的“联动”共富产业发展壮大,深耕农产品附加值,降成本提效益,芹菜亩产提升17%,每斤成本下降12.5%,年亩均产值增加2000元,增长达26%。

党建联建聚合力

携手共绘西部富美新画卷

以余杭西部瓶窑镇、径山镇、黄湖镇、鸬鸟镇、百丈镇五镇资源整合为基础,联合40余家部门、高校、企业及社会组织,推行项目领办制等五项机制,持续推进金融服务支撑、多元覆盖助企等十项行动,打造“田园企业之家”“共享人才小院”“禹上金扁担”平台,推出乡村振兴投资基金池、精品有“余”特色品牌,以组织融合促进区域组团发展,开启余杭西部山区携手发展的新篇章。

截至目前,为217家农业经营主体贴息61笔、贷款34笔,金额3000余万元。累计助企服务538家,破解企业发展问题3000余个。2022年,西部五镇5-7月旅游总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8.94%。

牢记嘱托 抱团发力

乡村“四千”党建联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由运河街道党工委牵头,以运河北新宇村千亩荷塘、双桥村千亩稻田、戚家桥村千年古刹、杭信村千品果园四村资源禀赋为基底,建立“组织共建、人才共育、活动共办、项目共推”党建联建运转机制。围绕“追随总书记脚步”精品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深化“1园+4区”发展模式,举办首届“中国•大运河乡村研学节”,打造四季精品旅游路线,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共富工坊”模式。

四村合资成立“共富基金”,落地望山文体中心项目;建立“研学共富产业带”,与12家单位签订研学项目;打造品牌带动式共富工坊——“奶奶工坊”,今年以来带动150余名村民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1万元。

“田城汇”跨村域党建联建

推动美丽经济蝶变

联合河庄街道江东村、新围村、围中村、文伟村、新创村、新江村6个区域相近、产业相关、人文相亲、村情相仿、优势互补的村和区域内20家高校、企业,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用、人才联培、产业联育,打造智慧漫居、田园品鲜、钱塘耕韵、围垦听潮4大板块,构建都市风情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的特色产业带。

发布十大“公约”,承接第五届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钱塘赛区),引进文创、乡村振兴学院等12个项目,投资近1亿元的钱塘小雅项目进入签约阶段,完成6700亩土地全域整治。2021年6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87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超5万元,同比增长8%。

红色引领 抱团共“营”

以党建链串起营地产业“共富链”

由洞桥镇党委牵头,依托杭州(国际)青少年洞桥营地、野生君山乡营地等资源,带动周边乡村党组织组团式发展。按照“营地产业化、产业营地化”思路,通过“营地+村集体入股、营地+民宿体验”等模式,构建营地产业为核心,农旅、民宿、餐饮等为延伸的乡村产业“共富链”。

截至目前,共实施美丽经济产业项目29个,培育农事体验点200余个,年接待游客超30万余人次,带动村集体、群众及各类经营主体年增收近5000万元。与浙江卫视少儿频道合作推出全国首档研学真人秀栏目——“洞桥好营地”,举办首届中国营地大会,打造“中国营地之乡”品牌。

源头共富 联建共享

绘好乡村产融发展新图景

以太湖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支点,建立“1+10+X”联建架构,形成“一中心、一驿站、一群落、五支部”布局,探索园区和景区、企业、高校、村集体合作新路径,打通“挖竹笋、品竹宴、游竹乡、购竹品”竹笋全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党建带领、政府带动、企业带路、农民带地”的“四带共富”发展模式。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源头红”带动“共同富”,创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21年联建村集体增收38.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融创乡村 三级联建

跑出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加速度

以党委协作、支部共建、党员结对三级党建联建为支点,充分发挥地方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先锋引领”作用。通过强化乡村振兴基金、美投基金、帮扶基金等基金助力功能,优化信贷服务体系、加大减费让利力度、营造共建共享氛围,为实现“乡村振兴、桐庐先行”提供“党建+金融”新样本。

截至目前,已助力乡村创业项目424个,授信总额114.73亿元,贷款余额69.1亿元,使2995个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获得便捷优惠的综合金融服务,有力推动资源向乡村一线倾斜、资金向共富一线聚集。

“大下姜” 乡村振兴联合党委

组团式发展带动区域共富

坚持下姜村示范带动、“大下姜”组团联动和周边区域融合互动,联结枫树岭镇和大墅镇的25个行政村,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党委,形成党委统筹、乡镇组团、要素集成、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坚持“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深入实施“我们一起富”行动,组建大下姜乡村振兴公司并选聘职业经理人,开展“书记进城卖山货”等活动,建成覆盖“大下姜”区域的物流配送服务专线,有效拓展百姓增收渠道。

2021年,“大下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20元,同比增长10.43%,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2020年度浙江省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

安仁片区乡村振兴党建联建

六村携手共建奔共富

坚持党建领富,以安仁村为中心,与周边后山、施家、下梓等5个行政村开展党建联建,凝聚发展合力。由镇党委成立专班,建立“大党委决策一联合董事会议事一安民富公司执行”的运行模式,聚焦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大农业、做强工业、做优服务业。

落地3个千万级产业项目,其中,500亩共富草莓标准地每年整体增收100万元,立邦新材料年产值达28亿元、安仁商贸综合体成为集文化、购物、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联合CBD”;在已关停的水泥厂地块上规划建设厂房6万平方米,预计每年产生租金收益500余万元。


供稿:组织处

制作:党员教育中心

【来源:  作者:  编辑:董子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