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党建网 >>焦点新闻
“三力”织密“共富工坊”带
2022-11-07 来源:
分享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近日,余杭区委组织部(区委两新工委)召开区委两新工委例会暨“共富工坊”建设推进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围绕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要求,以锚定“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为目标,充分发挥两新组织优势,突出党建引领,通过汇聚组织合力、激发建设动力、注入发展活力,高质量打造共富工坊示范带。目前已建成禹上稻香、紫荆竹笛等特色共富工坊49个,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17个,带动农户就业4000余人,村集体增收3000余万元,全力争当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排头兵。

深化党建联建

汇聚组织合力

积极发挥党建联建机制横向集成、纵向贯通作用,以组织建设联抓、发展项目联推、党建活动联办,充分发挥名企、名品、名师、名校、名基地等“五名”联动作用,共同打造余杭特色“共富工坊”。

区商务局以党建引领加强部门-企业-村社联动,将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纳入党建联建,牵头余杭宸星党建服务联建成员单位和村社开展结对共建,借助自身电商直播优势,整合区内数字电商资源,培育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15个,月均直播带货销售额约1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和村民人均增收约1.5余万元。

黄湖镇党委发挥统筹协调的中枢统领作用,构建“党委+企业+村社+农户”四级联结体系,成立“青才荟”共富工坊服务中心,集聚全镇各线资源优势,统筹指导区域内工坊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目前已打造成立青山艺坊、绿水播坊、溪上农坊、云顶茶坊、望月食坊、嶺上乐坊等6家特色“共富工坊”,涵盖电商直播式、农旅融合式、产业赋能式等多种类型。

聚焦特色产业

激活建设动力

围绕产业所要、市场所需、群众所能,因地制宜布局“共富工坊”建设,发挥职能部门优势,向上申请资源,向下统筹协调,依托共富工坊建设矩阵,扩大产业效能。

区农业农村局大力实施都市精品农业发展战略,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围绕“稻子”“叶子”“梨子”“笛子”“篮子”等“五子”传统优势产业,打造径山茶、瓶窑粮蔬、仁和渔业、鸬鸟蜜梨、余杭粮食5条农业全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建设“茶业工坊”15家、“稻米工坊”8家、“渔业工坊”5家。

区文广旅体局围绕文旅产业特色,引进31家农文旅企业和ATV丛林穿越、乡村泥泞跑、茶研学等项目,通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等文旅特色路线,点亮乡村艺术美学,助推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建设。其中,径山书院创建农文旅综合体,联动村民建立乡村民宿共同体,截至目前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帮助消化存量客房3000余间,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近1000万元。

强化示范效应

注入发展活力

发挥“经济基础好、龙头企业多”优势,通过“头雁效应”,打造具有余杭特色的“共富工坊”产业品牌,形成产业规模较大、带富能力较强、辐射范围较广的“共富工坊”示范带。

中泰街道党工委建立“支部建在工坊上、党员聚在工坊上、农户富在工坊上”三级体系,抢抓“中国竹笛第一村”建设机遇,结合“余上富美”党建示范集群建设,打造“紫荆笛音”共富工坊品牌。依托制笛技能大赛、竹笛人才交流周、沉浸式竹笛体验馆,展示竹笛技艺和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目前已吸纳就业人数40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约40户,带动村民月均增收约4000元。

区工商联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引导带动全区13个基层商会党组织1974家会员企业助力“共富工坊”建设,提供2300余个就业岗位,群众增收1650万元。如“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华立集团与径山镇径山村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以“融资+融智”的方式打造禅村“IP”——“径灵子”,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业品牌、打响径山村旅游知名度。余杭街道永安村党委联合菜鸟供应链、字节跳动等10家头部企业,共同打造“禹上稻乡”品牌,开发“禹上稻乡”智慧认养小程序等应用,推出数字农业等研学路线,不断提升农田综合效益和品牌影响力,累计带动37个创业人才项目落地、百余名闲赋村民就业。


供稿:余杭区委组织部

制作:党员教育中心

【来源:  作者:  编辑:董子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