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13日,杭州市党建统领助跑共富暨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推进会召开,聚焦强化党建统领、缩小三大差距、助跑共富先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我市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和党建联建相关工作。会上,富阳区、临安区、建德市、市商旅集团等4家单位围绕不同主题介绍了相关经验和做法。现将富阳区、临安区的交流发言材料予以刊发,供学习借鉴。
强化党建统领 助跑共富先行
高水平描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中共杭州市富阳区委
富阳区始终牢记总书记“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重要指示,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域奋进共富先行。
一、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激发共富先行新动能。聚焦擎旗领航,强化区委统揽。常委会专题研究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出台7个重大纲要、30余项配套机制。每年述职评议、每季召开三级书记交流会、每月专项突破攻坚,压紧主体责任。突出多跨协同,实施组团包联。将24个乡镇(街道)划分6大组团,30名四套班子领导、74个机关部门与组团结对共建、全面包联。四套班子领导“包乡走村”强督导,机关部门“组团联系”促推进,第一书记“下沉驻点”抓帮带,撬动资源联享、治理联抓、发展联动。着眼集成落地,深化比学赶超。以“争星晋位、全域建强”行动为抓手,深化“赛场赛马”“红黄黑”榜晾晒,开展乡村“逐片检视、比武争先”,营造争先创优浓厚氛围。
二、坚持强村富民,奋力描绘全域振兴新画卷。以党建联建做大乡村产业。构建“富春红链”乡村产业“1+8+N”党建联建体系,以茶叶、林下等8大优势特色乡村产业为支点,链接325家科研院所、经营主体,打通人才、技术、资金、管理融合渠道,带动产业影响力、品牌度持续提升。以村企联姻做强集体经济。政府搭台、村企联动,159个村入股1.6亿元“飞地抱团”,村均年收益新增10万元。六大国企平台定向结对6个行政村,投资1亿元推进重点项目,助力集体经济增收1000万元。以共富工坊做实增收致富。用好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闲置厂房建设共富工坊,引育农村电商623家,培育新型农创客330人。
三、坚持人民至上,合力构筑乡村善治新格局。全域整治,美化“硬环境”。建立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美丽城乡建设标准体系,明确“十相联治”“十不允许”正负清单,推进3条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美丽乡村标杆线、15个标杆点和118个美丽乡村建设,入选全省4A级景区城。扩面提质,提升“软服务”。围绕“一老一小”,创新“家e平台”“乳儿班”等服务模式,医检结果互认共享“富阳经验”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双线联动,深耕“微治理”。线下“两级过筛”将网格增加至1038个,健全网格连心、昼访夜谈等机制,线上以“党建统领、村社智治”应用为底座打通各类平台,实现基层治理工作一口子归集、一平台办理、一体化考核,解决群众矛盾纠纷、急难愁盼问题22.2万余件。
强村公司促村强 拓展富民新路子
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政府
临安区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经营改革为方向,推动强村公司扩面提质,走出了一条村村入股、户户受益共富发展新路子。2021年,全区强村公司签约项目总金额1.08亿元,实现经营利润1300余万元。
一、推动村村都入股,构建全域化发展格局。加强领导提合力。区级层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纪委监委、组织、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协同参与,强化工作保障。出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化经营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建立公司化经营准入清单、薪资报酬激励标准、容错免责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因村施策建公司。抢抓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契机,探索“单村独资”“联村合作”“整镇组团”等三种模式,因地制宜成立不同类型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点带面抓覆盖。按照成熟一批建立一批的思路,在於潜光明、高虹龙门秘境等试点基础上扩面推进,目前,已成立强村公司146家。
二、注重企企都做实,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党建统领强保障。由村级党组织书记担任公司董事长,推选懂发展、有威望、善管理的村“两委”班子到强村公司交叉任职,以“红聚天目”为抓手深化党建联建,推动东西部强村公司组团发展、携手共进。政策引导重扶持。出台强村公司承揽工程项目、承接服务项目管理办法,业务范围扩大到7大类18项。推出免息“强村贷”,累计发放27笔2517余万元;开发“强村险”,将投保年龄放宽至75周岁,降低用工风险。建章立制促规范。制定《强村公司运行管理“八规范”“九必须”“十严禁”》,明确强村公司提级管理、财务审计、公司分红等流程,对强村公司进行闭环管理,今年累计开展检查30余次,发现整改问题5大类22个,有效消除用工管理、资金支付等领域风险隐患。
三、围绕户户都受益,拓宽共富型发展路径。“资源+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将村集体流转的土地、山林和闲置农房,注入强村公司形成储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飞地”物业等产业,实施特色项目329个,辐射带动212个村,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超40万元。“就业+创业”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户+村镇+公司”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发展庭院经济、民宿经济和直播带货经济,推动农户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增加农户工资性收入1000余万元,带动农民创业500余人。“项目+人才”推动乡村建设。结合“两进两回”,推动基层干部、农村工匠、农村经营人才“三支队伍”建设,近三年来引进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回乡创业群体近600人,为强村富民注入源头活水。
供稿:组织处
制作:党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