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颁发了306项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包括浙江科技大奖2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299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
大会颁发了“科技创新鼎”,分别授予杭州市等2个市、杭州市西湖区等9个县(市、区);确定杭州市等4个市、杭州市西湖区等22个县(市、区)为2021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这是浙江省科技界一年一度的“大考”,杭州再次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在杭单位共有192项牵头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占浙江获奖总数的63%!
浙江日报 胡元勇 摄
192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奖
占获奖总数的63%!
从获奖成果所属的领域和区域来看,获奖项目集中在“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领域“三大科创高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取得获奖成果89项、占全省的30%;一等奖成果32项、占全省的73%。杭州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取得突破,大走廊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凸显。
从科研能力上看,随着杭州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力度,各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产生了许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
杭州市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项目数从去年的39项增至今年的49项,成果覆盖多个领域和交叉学科,创新性更强、影响力更大。此外,省实验室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本年度省实验室为主获奖成果6项,其中之江实验室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一等奖各1项。
从创新主体上看,高校、院所以及医院等机构在新思想、新技术、新发明的孕育和涌现中发挥着主要策源角色,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98项成果获奖。浙江大学成果亮眼,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主持完成的项目有54项。
企业方面,杭州企业牵头的获奖成果达38项,占杭州获奖总数的20%。特别是在一等奖获奖项目中,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等5家科技型企业,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科技创新成果通过产业实践,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再度荣膺创新鼎 杭州扛起省会担当
会上颁发全省科技工作的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杭州市携手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获浙江省“科技创新鼎”,并同步获2021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这是杭州连续第二年获得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最高殊荣,在科技创新上充分展现省会担当。
浙江日报 胡元勇 摄
与这个“高含金量”奖项相呼应的,是杭州亮眼的科技创新成绩单——R&D经费投入强度3.59%,居全省第一、省会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居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全国第二,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1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近年来,杭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人才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创新治理体系为突破口,持续推进人才、资金、技术、政策等创新高端要素快速集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域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创新活力之城”的特色优势逐渐显现。
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天目山、白马湖、湘湖等3家省实验室落户杭州,形成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核心、省实验室覆盖南北两翼的“七星伴月”格局。全市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4家、省实验室7家、省重点实验室39家,2个大科学装置获批并启动建设,科技“硬实力”不断增强。
创新主体培育方面,着力培养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双倍增”计划,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全市“国高企”两年翻一番、总量超1万家,“省科小”三年翻一番、总量达2.2万家。上市公司269家、其中165家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第四。
创新人才引进方面,着力牢筑创新活力“蓄水池”。深入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115”引进国(境)外智力计划,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一件事”办理改革,人才引力不断提升。2021年,杭州连续11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紧随北京、上海,位列榜单第三。
此次在浙江省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的优异成绩,无疑释放出杭州作为浙江省科技创新“领头雁”,正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最强信号。
下一步,杭州将以再度荣获“科技创新鼎”为契机,重点聚焦“一个引领、三大体系、一大平台”,全力以赴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两个先行”中展现头雁风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市科技局
制作:党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