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社区里,0.21平方公里的西湖区翠苑一区是一面旗帜,一个样板。
杭州市首家老年食堂在这里建成,全省首创“孝心车位”,打造了15分钟为民服务圈,还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公园建设等民生实事项目。
如今,翠苑一区在党建引领下,正以未来社区建设为突破口,以数字赋能为动力,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打造更具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美好幸福家园。
高标准服务
老典型有了新面貌
二十年前,翠苑一区开“社区老年食堂”之先,坚持惠利老人,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也曾亲自来访。现今,食堂历经三次迭代,不仅要让老人吃得“落胃”,更要吃得健康。
打通老人健康档案、量身定制营养餐是老年食堂4.0版的智慧体现。芯片读取和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还能让老人体验“无感支付”的高科技。
走在如今的翠苑一区,智慧的“触角”已伸向角角落落,现代化的服务场景逐一涌现。地磁检测器、单双向引导屏等设备让泊车更便利;引入“大物业”管理模式,让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服务一“触”即达;搭建完善党建“呼应为”智治平台,“治理云”“邻里云”等数字化应用场景让老典型有了新面貌……
高品质生活
打下奔赴未来的硬底子
除了“智慧场景”渐入人心,在翠苑一区的“民愿清单”上,整改提升外立面、完善配套设施等一件件关乎生活品质的民生实事赫然在列。
多年来,居民目睹了身边正悄然发生的变化。69幢房屋斑驳的外墙上新了、“”窗外“四小件”变得整齐划一、“挤”出了上百个停车位,曾经的顽疾“九曲池”也还百姓一汪清池活水……先后投入近6000万元,翠苑一区打下了迈向现代化“未来社区”的底子。
底子要硬、里子也得好。为了让未来家园更有归属感、舒适感,社区党委不断在小区环境整治中反复总结、及时调整,一套为翠苑一区定制的“老旧型未来社区建设环境提升方案”才推进得如此平顺。
高效能治理
“民呼我为”的最佳实践
百姓的社区百姓“造”,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民呼我为”理念的最佳实践。
前有“金点子”问需于民,后有调查问卷精准入户,靠两条腿走路,翠苑一区党委着实把百姓们的所需所想摸得清楚,把一条条关于设计、工程、服务、功能诸方面颇具价值的意见、建议听得明白。
要听群众说,还要和群众商量着干。翠苑一区党委坚持将“民主的,就是社区的”工作理念贯彻到底,激发居民参与共建共治。
满足居民需求,社区党委积极与辖区单位合作,成立党建联盟,多次开展服务上门活动。成立党员志愿队伍,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谈及“未来社区”的远景规划,在楼道支部会议、居民讨论会、实地勘察和运用“西湖码”广泛收集民意的基础上,社区十易其稿,才有文化家园、成长驿站、创智基地等一连串民生综合体的相继落地。
好方案,还依赖高效、有力地执行。翠苑一区坚决落实“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施工阶段组建一支严格的监督队伍,保障施工质量。2022年3月,在社区党委的牵头下,“翠苑一区未来社区建设居民监督组”正式成立,及时反馈发现的施工问题并督促整改。
6月底,草木葱茏之时,翠苑一区未来社区综合提升改造(老旧小区整合提升)工程预计完工。一区的百姓们翘首期盼,他们的家园即将获得崭新的面貌。
供稿:西湖区委组织部
制作:党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