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是基层治理的“末梢单元”,是邻里交流的重要阵地,也是社区服务触及居民生活的“最后一米”。为全面做实基层治理“末梢单元”,着力打造一支平时叫得应、战时顶得上的楼道(楼栋)长队伍,上城区出台党建统领加强楼道(楼栋)长队伍建设十条举措,系统提升楼道长队伍战斗力,实现平时“大事小情全知晓”、战时“大门小门全守好”。
健全组织体系,以单建、联建的形式,全覆盖推动楼道(楼栋)党小组建设,构建由1名楼道(楼栋)长、2名楼道(楼栋)党员骨干、N名楼道(楼栋)志愿者组成的“1+2+N”楼道(楼栋)最小作战单元。明确楼道(楼栋)长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推选产生,牵头统筹最小作战单元开展工作,形成社区党组织——小区综合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道(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统一楼道(楼栋)长身份标识,规范工作证、红马甲、民情记录本等配备,强化身份认同。
▲最小作战单元
精心培育楼道长(楼栋)队伍,实施“居民骨干力量培育”项目,发挥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力量,常态化开展专业培训,从“找到人、培养人、用好人”三个维度系统培育楼道长等居民骨干,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热情,着力打造思想品行好、组织能力好、服务意识好、身体状况好“四个好”的楼道长(楼栋)队伍。
细化楼道(楼栋)长“六大员”职责,推动楼道长当好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纠纷调解员、便民服务员、管理督查员、应急处置员。建立“日巡访周例会”制度,楼道(楼栋)长每日对所在楼道进行一次巡查,对病残家庭、独居空巢老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次走访;每周参加一次由小区综合党委牵头召开的工作例会,梳理一周巡查走访情况,反馈并讨论研究居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开展楼道(楼栋)长履职积分制管理,按照服务内容、时长等制定积分标准,并给予一定的积分兑换奖励。
▲彭埠街道将楼道长履职清单编制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广受群众欢迎
针对楼道长队伍缺乏长效管理,作用发挥不畅等问题,上城区健全完善楼道长队伍激励关爱机制,社区每季度开展一次最美楼道(楼栋)长评选,街道每年开展一次最美楼道(楼栋)长评选,并通过组织优秀楼道(楼栋)长疗休养、团建活动、体检、集体生日、专项保险、通讯补贴等方式因地制宜做好关心关爱。同时,建立楼道长10条负面清单,实行有序退出机制,推动楼道长履职尽责。
▲关爱机制
▲负面清单
供稿:上城区委组织部
制作:党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