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党建网 >>焦点新闻
拱墅区“四式”管理,打造流动党员温馨家园
2022-05-11 来源:
分享到:

拱墅区深化“同乡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将江苏省灌南县来杭务工的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和引导在杭的2万余名在杭灌南籍务工人员积极融入杭州,成为建设杭州的重要力量。

网格式设置

推进流动党员组织覆盖

灌南驻杭流动党员党组织于2000年6月在朝晖街道黎园社区成立。随着党员人数的发展壮大,22年来,完成了从党支部、党总支到党委的“三级跳”,实现了流动党员的组织全覆盖。按照有利于组织协调、推动服务的原则,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城南、城北、翠苑等地分片建立党建网格,并在网格上建立8个党支部、下设21个党小组,把158名党员全部纳入网格党支部。此外,还和灌南县签订了流动党员两地共建共管协议,明确了流动党员党组织隶属于灌南县两新工委,来杭务工党员-全部纳入流动党员党组织,由拱墅区朝晖街道党工委协助进行日常管理,明确了两地“双管”责任。


开放式教育

构建流动党员精神家园

流动党员党委以“一团、一室、一群”为载体,加强流动党员学习教育,推动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一团:建立“新市民”宣讲团,以“实际、实在、实用”为原则,把党情、乡情、亲情融为一体,以“自己人现身说法”的方式,用微党课、小组讨论、个别辅导、典型说法等形式加强对老乡法律法规、思想道德、维护稳定等宣传教育,使他们快速融入杭州。


一室:建立“新市民会客室”,从新市民中聘请在劳动就业、法律知识、心理辅导、宣传教育等方面有专业特长人士组成会客室人员,通过定期轮流坐班或接听电话的方式帮助来杭务工的灌南人及更多的新市民解决在劳动就业、心理、合同纠纷等方面的问题。


一群:组建流动党员微信群,开设流动党员网络E课堂,党委以每月“固定主题党日”为抓手,将党史学习教育、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等学习内容、就业信息、实用职业技能等传递给每位流动党员,并组织开展讨论交流。


组团式服务

助推流动党员“服务三乡”

流动党员党委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深化“服务老乡、服务他乡、服务家乡”的“三服务”工作品牌,畅通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服务渠道。

一是服务老乡聚人心。抓住互相熟悉的特点,在老乡关切的问题上下功夫、做文章,让老乡住得好,留得住。如新市民“就业互助会”根据新的形势特点,将服务重点从帮助老乡介绍工作逐步转移到提供创业指导等帮助,目前灌南来杭的新市民创办企业达20余家,创业带动就业1500余人。其中,创新创业党支部书记支世军创办的杭州茗典食品有限公司每年的营业额已经突破1.2亿元。

二是服务他乡作奉献。在党组织的号召下,广大流动党员和灌南务工人员通过公益服务、岗位建功等各种形式为杭州建设贡献力量。如建立“七叔居家爱心服务社”公益社会组织,组织百余名新市民积极参与到所在街道社区治安巡防、环境保洁、邻里互助、应急救助、文明劝导等10余项志愿服务,50名党员骨干与朝晖街道120余名孤寡、独居、困难老人结对,发放100余张爱心服务卡,免费提供上门理发、家政清洁、疏通下水道等居家服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成立“邵中国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158名党员全部加入志愿服务队,党员环卫工人每天清理小区环境,做好消杀工作;保安党员参与门岗值守、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居家隔离户买菜送菜等服务。


三是服务家乡促发展。党委围绕“我为家乡做什么”等主题,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为家乡带回一条致富信息、提出一项发展建议、引办一个发展项目、献出一片帮扶爱心、传教一门实用技术”的“五个一”关爱家乡活动,并引导200多名有一技之长的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


亲情式关怀

引导流动党员“四自管理”

区、街两级加强对流动党员党组织的支持保障,给予经常性的关心指导,帮助流动党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将朝晖一区13幢东侧一幢两层楼房打造成灌南驻杭流动党员党委党群驿站,保证流动党组织有稳定的学习教育场所。同时还先后建立完善了《流动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灌南驻杭流动党员党委面向全市新市民发出留杭过年倡议,推出的“八个一”温情包,得到了新市民的广泛响应和上级的肯定。



供稿:拱墅区委组织部

制作:党员教育中心

【来源:  作者:  编辑:董子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