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暨第一次工作例会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精神,研究部署今年基层党建重点任务,项目化推进30项重点工作。会上,拱墅区委组织部、西湖区委组织部、余杭区委组织部、临平区委组织部、富阳区委组织部、临安区委组织部、桐庐县委组织部、建德市委组织部8家单位围绕不同主题介绍了相关做法和经验。现将富阳区委组织部、临安区委组织部作为第三期交流材料刊发,供学习。
夯实“红色根脉”基础 绘就“共同富裕”画卷
连续十年选派“第一书记”
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富阳区委组织部
自2012年以来,富阳区已连续十年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落实“第一书记”选派工作,通过做优顶层设计、强化机制保障、突出实干导向,有力解决村社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全面夯实“红色根脉”基层基础。
架梁立柱,做优选派工作顶层设计
坚持精准选派,每年对后进村社和全区优秀干部两份名单过筛研究,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对”原则,围绕村社发展需求端和干部能力供给端进行精准匹配,科学选定“强将”派驻基层一线。2012年来,全区共精准选派“第一书记”131人,其中乡村发展类专业43名、政法信访专业27名、城乡规划专业11名,为帮助基层党组织消除“后进因子”配好“源头药方”。制定出台《派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考核办法》,明确“第一书记”抓整顿转化、抓乡村振兴、抓组织建设、抓队伍管理、抓联系服务、抓村级治理等“六个抓”工作职能,为“第一书记”大展拳脚、大显身手赋予“干事权”。
实干为先,明确选派工作实绩主线
立足“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常态开展“组织力提升工程”,积极引导“第一书记”帮助村社出台《村务联席会议阳光操作“十七条”》等基层组织规范性文件制度51项,持续提升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截至目前,历年83个后进村社全部完成整转“摘帽”,其中有11个整转后的村社被评为各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注重发挥“第一书记”专业、资源等优势,重点围绕项目建设、经济增收、社会治理、民生事实等领域,组织开展“揭榜挂帅”“昼访夜谈”“擂台比武”等行动,通过比学赶超推动“第一书记”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战场上冲锋一线。据统计,历年“第一书记”累计帮助村社引进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增收等发展项目227个,解决关键小事、民生实事920余件,得到基层党员群众一致好评。
强化保障,推进选派工作行稳致远
完善结对帮扶机制,明确由区领导结对联系,由所在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联村领导、专职驻村指导员组建的“帮带团”,为“第一书记”出点子、找路子、站“场子”,助力其在工作中尽快找准方向、靶向发力。强化激励保障,将“第一书记”纳入挂职干部序列管理,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等重要依据,有效激发干部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动力。截至目前,已有68名“第一书记”被提拔重用,16人次获省市区各类先进个人荣誉,年度考核平均优秀率达37%。
打造天目红盟双线矩阵
推进全域党建联盟 助力乡村共同富裕
临安区委组织部
近年临安着眼党建统领,创新打造天目红盟双线矩阵,积极探索具有临安特色的全域党建联盟引领乡村共富新路径。
“联”各方力量,推动红盟组织融合
优化完善顶层设计,织密建强引领共富的组织体系。搭好线下组织架构。以1个区级天目红盟为总引擎,全面整合村社、部门、科研院校、两新组织力量,组成19个牵引型党建联盟、若干个功能型联盟,推动“一区域一组团,一联盟一特色”。开发线上数字平台。开发“初心之旅一张图”“组团发展一联盟”“城乡融合一社区”“乡村人才一智库”“基层治理一管家”五个应用场景,抓取联盟任务推进、线上运维和活跃程度等动态情况,形成实时TOP排行榜。健全长效运转机制。建立专班攻坚机制,做好联盟运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工作;建立多跨共建机制,吸纳20余家职能部门参与数据共享、业务归集等工作;建立比拼晾晒机制,将联盟比拼作为镇村书记打擂比武的重要内容。
“聚”共富资源,发挥红盟纽带作用
牵线聚合人才、项目、金融等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牵引人才服务乡村。指导镇街联盟下设“两进两回”党支部,加速人才回流农村,近年引进乡村人才近600人。如天目山镇“天目月乡”党建联盟带动当地120名新农人投身乡村振兴,连续两年成为全市“人才山乡荟”承办地。探索乡村经营新法。以村落景区为支点,引导整合周边资源,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公司化运营、经理人运作”的乡村经营新模式。如高虹镇“虹心”党建联盟牵头成立“龙门秘境”集体经济公司,累计引进社会资本1.7亿元,该模式被央视《焦点访谈》和“新闻联播”报道。推动抱团发展共赢。积极推动部门、高校、银行等参与乡村振兴,融入共富大局,会同浙农林大和涉农部门联合开展科技进乡村“十百千”活动,帮助解决涉农问题2000余个;会同农商行推出“共富贷”等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类型经营主体融资需求。
“融”中心大局,放大红盟引领效应
注重拓展红盟工作成果,全力服务保障“吴越名城·幸福临安”建设。一是主动融入建设全域景区示范样板。注重发挥联盟成员单位作用,助力“一廊三圈十八景”建设,加快呈现临安处处是景、全域皆景的美丽画卷。如中西部乡镇汇聚联盟合力,支持打造“一镇一品”,深度参与“浙西天路”“温泉小镇”等农旅融合示范带建设。二是主动融入建设全域振兴实践典范。聚焦平安村社、最美村社、幸福村社创建,协调联盟成员单位各尽所长,推动全省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建设区建设。如昌化镇“e起牛”党建联盟吸纳8个重点培育村和40家企业、院校、市区部门等,推进18个红色合伙项目,加速赋能千年古城复兴样板打造。三是主动融入建设全域和美善治暖城。强化党建联盟引领、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创新打造由镇街党委领导、党建联盟深度参与的“四联民坊”,推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服务联办,目前全区90%以上咨询投诉事项在镇村妥善解决。
供稿:组织处
制作:党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