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暨第一次工作例会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精神,研究部署今年基层党建重点任务,项目化推进30项重点工作。会上,拱墅区委组织部、西湖区委组织部、余杭区委组织部、临平区委组织部、富阳区委组织部、临安区委组织部、桐庐县委组织部、建德市委组织部8家单位围绕不同主题介绍了相关做法和经验。现将余杭区委组织部、临平区委组织部作为第二期交流材料刊发,供学习。
优化战时力量配置 夯实最小防控单位
余杭区委组织部
余杭作为杭州“北大门”,外来人口复杂、货运交通密集、工地企业众多,疫情防控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形势十分严峻。面对今年以来多轮疫情的大战大考,余杭区坚持在实战中补齐短板、在实战中完善提升,打一仗进一步,持续细化基层防疫颗粒度,有力推进“动态清零”。
优化平战结合体系,加强扁平化高效指挥
快响激活考赛机制,将67个区直单位、12个镇街统一划分入215个村社考赛单元,整合各方下沉力量,通过团队作战推动快响机制高效运转。集中调度力量下沉,点上,根据“三区”划定范围,统筹力量强化重点区域防控,最高峰时共选派1.2万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下沉参与疫情防控。面上,着眼一体推进“无疫村社”创建,集中选派416名区直机关干部,采取两人一组包联一个村社的方式协助属地守好“小门”。及时打通指挥链路,严格落实“四级包保”“五包一”“组团联村社”等制度,分层分类组建考赛群,39名区领导包干12个镇街,215名镇街领导包干覆盖全部村社,1295名村社干部包干所有网格(小区),形成扁平高效的执行落实体系。引导激励统一思想,分别面向全体党员、全区群众、货车司机、市场从业者发出创建无疫单元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倡议书,及时开展通报表扬,评选第一批50个抗疫先进集体和120名抗疫先进个人,持续激励党员干部保持旺盛斗志。
组建战时临时支部,推动合成化一体作战
建强村社临时支部守好“小门关”,强化防疫力量系统集成,分类设立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3类临时党支部144个,明确“组团领导制、组长负责制、组员联动制、督导反馈制”四项机制,以信息去冗推动防控有序。建强卡口临时支部守好“入城关”,紧盯“外防输入”重点打造“无疫高速路口”,在23个入杭重点通道卡口上成立一线临时党支部,设立32支党员先锋队、56个党员责任岗,实行24小时三组轮班值守机制,全面强化疫情防控“最前线”。建强集中医学观察点临时支部守好“隔离关”,按照“一隔离点一支部”要求,抽调区管领导干部轮流担任全区40个隔离点临时党支部书记、点长,全面负责集中隔离点管理。严格落实定期会商研究制度,每天早上8点部署工作、晚上8点复盘总结,及时查漏补缺。
配强党员志愿队伍,落实精准化网格防控
推进余杭楼长有效覆盖,全面实施“党建聚力·余杭楼长”工程,按照每个楼栋都有楼长包干要求,招募6834名小区楼长,组建护楼小分队等团队力量,将守好“小门”延伸到每个楼道。发动在职党员主动报到,按照每村社30人以上要求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编制常备志愿者名册清单,引导在职、在地党员自觉亮身份、做表率,全面筑牢家门口的“堡垒哨点”。凝聚多元力量守望相助,组建“青年突击队”152支、“老兵攻坚队”191支、“巾帼服务队”315支、“老干部行动队”25支,带动60余家社会组织作为专业化联防联控有生力量同心同向,促进无疫村社创建要求转化成群众自觉行动。
坚持“统管用”一体推进
全面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作用
临平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临平区紧紧围绕“党建强、功能多、服务优、人气旺”目标要求,建构“2+10+N”党群服务中心体系,着力在“统管用”上下功夫,培育一批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党群服务中心。去年以来,围绕省委提出的建设党群服务一体化服务矩阵要求,树牢系统思维,围绕主阵地、主渠道、主旋律三个关键词,进一步提升党群服务建设质效。
坚持“主阵地”地位,织密组织体系坚强底座
做强四级阵地,纵向上,构建“区-镇街(平台)-村社-驿站”四级垂直体系,明确四级阵地功能互补、适度区分原则。横向上,整合党建、治理、服务N种功能,合理划分功能区域,丰富服务模块。站点上,明确“8+X”服务功能指标,以标准化、体系化织密建强主阵地毛细血管。做实前沿触角,按照“15分钟服务圈”要求科学选址、合理布局,以人流密集、交通便利区域为重点,建成以环临平山驿站为代表的15个“小而精”党群服务驿站、81个新就业群体综合服务站点,真正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底到边。做优阵地转型,树立“大党群”服务理念,联合区民政局等12家部门,制定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使用管理办法,打造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的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探索“群众点单、党服派单、部门接单”服务模式,建强“全龄友好”服务功能,推动“一站式综合服务”转型。
坚持“主渠道”定位,推动日常运转常态长效
强化分级指导,明确“区-镇街(平台)-村社-驿站”四级责任清单,建立各级负责人线上线下交流机制,推动逐级包干指导。坚持提级指导,梳理全年重要节点,形成每月活动导引,为镇街、村社提供指导意见和活动模板。目前区级层面已下发4期,镇街平台层面下发36期,基层反响较好。强化资源整合,主动向上对接,开展14家市直机关单位“一机关一党服”结对活动,畅通市级部门服务资源输送渠道。加强横向联动,通过联席会议、党群服务联盟等载体,采取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协调50余个区级部门、100余个市场主体将服务资源导入到各党群服务中心。强化保障支撑,先后建立6大类、13项工作制度。坚持“党群力量为主、社会组织为辅”原则,配强核心力量,确保每个中心不少于2人。
坚持“主旋律”导向,促进服务质效提档升级
点上示范引领,搭建区级考赛平台,每年通过优秀党群服务工作者、党群服务中心评比等活动选树典型,激发内生动力。加强点上经验提炼,去年重点总结塘栖镇三星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带群建“8521”工作法,为推动村级党群服务工作整体水平提档发挥牵引作用。线上紧贴中心工作铺排,推动党群服务工作服务大局、创新发展。面上研学深化,围绕“研、学、产”三个维度开展理论、品牌、活动立体式研发,从功能布局、发展趋势、活动质效等方面深化研学基地建设,拓展党群服务中心多样化发展路径。针对“态度、知识、技巧、创新”四个方面,实行“激发动力系列”“精益服务系列”“动员参与系列”“经验分享系列”“品牌传播系列”五大类教学,努力提升队伍全科型专业能力。对研学基地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优质活动,注重形成标准化模板,分层分级进行推广。
供稿:组织处
制作:党员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