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三角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研讨会在下城区召开。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区县组织部门、乡镇街道、社区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学者齐聚下城,共享新思路,共谋新发展。浙江省党建研究会会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永昌出席并讲话。下城区以《推行“一核三联”新模式 构建幸福家园共同体》为题作了交流发言。会上,浙江《共产党员》、江苏《党的生活》、安徽《江淮》和上海《支部生活》杂志社还联合授予下城区“长三角小区党建研究实践基地”。下城的做法有何亮点,下面随小编一起去看看。
以组织、党员、阵地三个全覆盖为抓手,加强党对小区治理工作的嵌入领导。
组织建设全覆盖
完善“街道—社区—小区—楼道”四级党组织体系,试点建立115个小区党组织,吸收小区内网格、楼道、业委会、物业企业和共建单位、社会组织、机关部门、街道社区等各方党员骨干作为班子成员,明确“党员活动主阵地、在职党员报到地、党建共建实践地、凝聚群众核心地、矛盾纠纷调处地”等5大工作载体,推行实体化运作。
党员管理全覆盖
打破在册、非在册党员管理壁垒,按照“一方隶属、多方发挥作用”的原则对小区内的各类党员实行统筹管理。在下城区范围内开展“小区党员报到服务周”,近4200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小区报到,领办服务项目、认领包干楼幢。在23个社区建立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临时党支部,引导老领导、老干部就近学习活动和发挥作用。
党群阵地全覆盖
整合物业管理用房、公建配套用房,盘活老旧小区闲置用房,建成小区党群服务驿站66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75家,自办型老年食堂20家,助餐点9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41家,打造“10分钟党群服务圈”。
用党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去理顺、规范、支撑小区治理各项工作。
完善“三方协调”机制
明确业委会候选人“十不宜”底线标准,由街道牵头对候选人开展资格联审,鼓励优秀的党员业主参选业委会,下城区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比达61.3%,全面推行小区党组织与业委会“交叉兼职”。构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新三方治理架构,明确三方职责清单,实行“民主事项党组织先议,重大事项上级党组织先审”的议事原则,推行“民情民意三方联访、重大事项三方联议、民生实事三方联办”工作载体,凝聚三方合力。
深化“百姓议事”机制
推动“百姓议事”“民情恳谈会”等工作载体向小区延伸,建立小区实事项目民提、民议、民决、民评机制。如石板巷小区在旧改推进期间,推行白天“接访会”、午间“派单会”、晚上“议事会”的“一日三会”模式,有效解决居民意见建议100余件次。
推行“党建共建”机制
发挥党建联盟作用,建立资源调度机制,将居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与辖区共建单位的资源优势有效对接,形成720余个党建共建项目,吸引了582家省市单位、辖区企业走进小区、服务居民。如长庆街道贡院小区党支部主动对接辖区共建单位城南供电局,对小区20个单元陈旧电表进行免费“体检”。
着眼提升小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竭尽全力办好“关键小事”。
做优志愿服务
不断壮大“武林大妈”“红色义工社”等志愿服务品牌,完善志愿服务进小区机制。根据小区居民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组建小区服务团队483个。广泛发掘小区内专业能力强的热心青年,组建小区智囊团、能人队,建立“小区群众需求响应力量名录”。
育强社会组织服务
深化“项目社工”机制,引导优秀专职社区工作者牵头成立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精细化服务。如潮鸣街道选拔7名项目社工创办潮邻益家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为小区青少年、老年人、妇女、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逾15万人次。
延伸基本公共服务
深入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全省试点,将132项审批服务和288项执法事项下沉至街道社区,大力推行小区城管、小区民警、小区医生、小区律师等服务载体。成立全省首家街道物业综合管理工作站并在下城区8个街道实现全覆盖,住建、城管、人社等职能部门驻点服务、联合办公、协同调处。大力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全面开展立面整治、屋顶补漏、电梯加装等“10+X”提升工程。在全市首创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小区管家”服务模式并实现全覆盖,通过公开招标选聘服务企业,为老旧小区提供街巷保洁、绿地养护等八项综合性服务,受惠居民达9.5万余户。
加快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将智慧化手段融入小区治理。
创新“社区智治在线”
在全市率先发布“杭州社区智治在线下城平台”,下城区通过平台月均处理事件近1.8万件。建立小区党支部书记、党员、楼道小组长、业委会成员、两代表一委员等治理骨干分类数据库,开发一键动员、一键议事、一键问询等线上功能,推动智慧手段向小区拓展、向居民延伸。
开展“智慧小区”建设
将智安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居住安全的重要抓手。推进“互联网+养老”全市试点工作,创新推出“智守e家”智慧养老平台,提升服务精准度。探索“智慧医疗”建设,在线守护百姓健康。
用好物业网上平台
引导86家业委会将经费使用、工程招标等情况纳入政府物业经营性收支信息平台接受监管,提升公信力。运用智慧化手段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如文晖街道现代雅苑小区在居民中推广智能APP,让居民足不出户享受一键式物业服务,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下城区通过推行“一核三联”小区党建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小区治理整体水平,下城区物业方面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40%以上,相关工作得到中组部、住建部、民政部联合调研组充分肯定。下一步,将继续围绕建设“一核多元、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共同体的目标,书写好中心城区治理现代化的“下城答卷”。